在一些“正常”的夫妻中,男女的基因不相容才是导致受精失败的真正原因,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那些不明原因的不孕不育。
在许多物种中都已证明,在交配后以隐秘雌性选择(CFC)的形式仍在进行伴侣选择。
CFC就是指在受精过程中雌性生殖系统对特定雄性精子的驱动机制。
也就是说女性生殖道分泌物可能会选择性提高特定男性精子的性能,而降低其他男性精子的活力。
还有一项研究发现,女性生殖道中的精子性能取决于男女方抗体结构的相似性,表明CFC也在评估伴侣的免疫相容性。
自然受精过程中,精子会与女性的生殖系统和卵子进行充分的接触,女性生殖系统分泌物中的化学因子、卵子和颗粒细胞的表面分子、卵子和颗粒细胞的外分泌因子都会与精子表面分子进行相互作用。众多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构成了一张复杂的识别网络,最终基于这张分子网络女性选择出与自身基因型相容的精子。
综上,受精失败并不一定就代表一种病理状况,也可能是分子细胞级别的“配偶选择”所导致的。
而且,这种基因的相容性除了影响受精率外,也影响受精成功后胚胎的发育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