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世纪最重要的医学发现之一就是,发炎是共通的线索。
当今,高发的各种慢性疾病已经严重困扰现代人的生活质量,三高、癌症、肥胖、妇科肌瘤囊肿、过敏等等,这些都被称为现代文明病。慢性炎症关系到过敏、心脏病、胰岛素抵抗、糖尿病、癌症、抑郁症、不孕等多种慢性疾病。
"抗炎"这个主题一直都很火,可能因为这是医学界的一直探讨的一个主题。
抗炎的这个“炎”与我们常说的病毒或细菌引起的“炎症”不同,平时说的“发炎”是受伤以后的细菌感染导致的,它是免疫系统为了保护身体而出现的急性炎症反应。所以,炎症是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外界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,但我们今天谈的抗炎中的“炎”是慢性炎症。
慢性炎症,是沉默的,系统的,隐藏的低度炎症。就算去医院检查,这个也是不容易检查出来的,除非很详细的查分子水平的免疫指标,才能判断。
慢性炎症一般不容易感觉到,在我们的身上的表现,可能只是让人感觉不适的状态不佳、小病不断。比如说它可能是:嘴里的口腔溃疡、牙龈肿痛、慢性咳嗽;皮肤上的过敏、湿疹、荨麻疹;身体上的腰痛、背痛、肩膀痛:还有状态上的疲惫、嗜睡、乏力……
包括姨妈期肚子疼问题,其实也是一种炎性反应,并且多出现在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身上,部分多囊卵巢患者也会并存。
对于男同胞来说,较为普遍出现的“拉个没完”——刚吃完饭就想上大号、出门前也突然内急、逛街逛一半急着找厕所……并且多半有腹泻的表现,其实是身体炎性反应。
因此日常抗炎非常重要。提到对抗炎症,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“吃药”。其实不然。
有一种特别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,对抗炎性反应的疗效可以说属于NO.1,它就是我们家家厨房都有的——姜。
医圣张仲景的《伤寒论》112个方剂中有37个用到了姜,在药食同源的地位可见一斑。从中医的角度,姜黄性味辛、温,有破血行气、通经止痛之效,多用于胸腹胀痛、脘腹冷痛、霍乱吐泻、饮食不消及跌打肿痛。
比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可以缓解胃痛胃寒,经陈醋浸泡过的生姜可以治疗静脉曲张;把姜片置于穴位艾灸,可以改善虚寒体质、抗菌消炎、增强免疫力。
现代医学把姜黄称为“植物界的阿莫西林”。
西医上认为:姜黄素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,其抗氧化能力,分别是是生物类黄酮、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2.33倍,1.6倍和2.75倍。它能抑制炎症因子,缓解炎症反应,清除自由基,改善组织环境,对关节炎、筋膜炎、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治疗和缓解有显著效果。
姜中的活性成分,如姜辣素和姜黄素,能够抗氧化、抗炎和降血糖,在稳定胰岛素水平以及身体炎症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,对于患有内异症和多囊的姐妹来说,建议有意识地吃一些富含姜黄素的食物,比如姜黄、咖喱粉、芥末籽等调味料,洋葱、菠菜、芒果、玉米、动物肝脏等,都是不错的选择。